一开始读《心居》原著,特别不喜欢大伯母苏望娣,进而却发现,比她更不招人喜欢的是大伯父顾士海: 对妻子,他没有体贴没有心疼;对儿子,他也很少给予关爱,更别提父子间的谈心;对弟弟妹妹,他也只有索取,不提感激;甚至,对老母亲,他都不愿意在病床前尽一尽最后的孝心。 几十年来,他只关心自己、可怜自己,觉得受尽了世间的不公,是顶顶委屈的人。 直到小说临近大结局,顾士海忽然对妻子苏望娣展现了一次温情,由于太罕见,吓得苏望娣觉得要有大事发生,这略显滑稽的一幕让人不禁莞尔。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让顾士海发生了转变呢? 他这几十年的波折与心路,乍看无非戏中人;想想现实生活,也许你我亦是戏中身。 (说明:以下内容基于原著讨论,可能存在与剧情不同之处,不再另行解释。) 01年轻时亲手编织的竹龙,却成了半生的梦魇 “我就知道我没那么好的运气!” 这是顾士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脸上的神情也带着化不开的怨气。 顾家老一辈的兄妹三人,顾士海是大哥。当年,在特殊的年代里,顾士海被迫离开上海,去黑龙江插队落户。 那一段岁月,是顾士海人生的重大转折,又或者说,是他这一辈子灰暗底色的来源。 在黑龙江,书香世家出身的顾士海被人介绍着相亲,认识了后来的妻子苏望娣。苏的妈妈是公共浴室里的搓背工,父亲则是个烟鬼——直到解放才戒了大烟。 顾士海内心是极不情愿的,至少在门第上就是天上地下,何况苏望娣自身面相也着实一般。然而当时的现实已经将所有这些清的浊的都混成了一片,大家谁也不比谁高明多少。 于是,一门婚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 没有新衣服,没有新房。顾士海小两口挤在苏望娣父母家里,两张床之间拉一道帘子隔开,贴上喜字吃几颗糖,就算结婚了。 婚姻不如意还只是一桩,毕竟曾经“搭伙过日子”的夫妻也不在少数。 更让顾士海心有余悸的,是“世道”。 顾士海是个手巧的人,会用蔑竹片编织一些小玩意,活灵活现。 在黑龙江的时候,村支书过生日,属龙,旁人起哄,撺掇顾士海用竹片编织一条龙送给村支书。 不料没过多久,那个村支书居然犯了错误,而且还是那年月的所谓大错误。倒霉的顾士海原本八竿子打不着,却因为那条竹编的“龙”被卷了进去,“野心家”、“皇帝梦”的帽子纷纷扣过来。 顾士海不懂得如何辩白,结果被关了整整一年。出来之后,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眼神也黯淡了,心气儿也垮了。 02生活给他的苦,他加倍扔给了身边亲人 回到上海之后,顾士海总是一副“只顾自己”的冷漠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对弟弟妹妹,他不像个大哥,倒像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只想着被照顾: 刚回上海时无处落脚,妹妹顾士莲主动让出一套房子给大哥一家人住,顾士海毫不客气,且不提给钱,即便连个“谢”字都没有; 平日里,顾家每个周末都要在二哥顾士宏家里聚餐。妹妹顾士莲进屋会主动搭把手,而顾士海来了就只管往沙发上一坐,吃吃喝喝; 后来顾士莲查出癌症,手术急需钱;家里同辈小辈都各伸援手,唯独顾士海犹豫良久才不情不愿地塞了个信封,一边还私下对二弟顾士宏抱怨:做人真是没意思,年轻时吃苦头,老了还要吃苦头。 对妻子,他像是使唤一个免费的保姆,平日里所有家务都是妻子做;孙子出生之后,苏望娣更是要照料祖孙三辈的生活。 母亲顾老太太住院,子女们轮流照顾;某天,说好是苏望娣负责白天,妹夫高畅负责夜里,但高畅厂子锅炉爆炸、脱身不开,所以希望晚一天值班、临时与大哥大嫂这边调换一下; 顾士海一口答应,回头就打电话给苏望娣,让她继续留在医院伺候,自己却以“头痛,可能要感冒”为理由,呆在家里不肯去医院代替妻子伺候亲妈。 苏望娣要24小时连轴转,心里难免委屈,提出让顾士海送一顿晚饭过来;顾士海却冷冰冰回答:老娘吃的米糊还有许多,柜子里还有水果,随便混混算了。 苏望娣心寒不已;后来某次见儿子顾昕怼儿媳妇葛玥,苏望娣直接对葛玥感叹:他顾家祖传的,不把老婆当回事,下次你也不必对他客气。 03昨日之日不可留,眼前与明天才是真实的人生 顾士海的改变,是从顾老太太过世开始的。 失去至亲的痛苦,真真切切地刺痛了他的心。 “马路还是那条马路,树还是那棵树,家也还是那个家。连身上的气味也在。来来回回,一天一天。日子还是往下。可真正是少了一个人啊,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 顾老太太临终前的夜晚,曾与守在身边的女儿顾士莲长谈,让女儿转告顾士海: “做人开心点,自己若不开心,旁边人看着也难受。” 顾士海长叹不语,但这一次,他是真正走心了。 就好像一场大梦终于醒来,他发现过去的时光早已久远,而身边人的一颦一笑才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渐渐地,原本冷漠自私的顾士海发生了变化: 他会在网上查找各种治病的方子,发给妹妹顾士莲;有事没事,他还总喜欢在家族群里冒泡,给弟弟妹妹打电话,说一些东拉西扯、婆婆妈妈的日常闲话;觉察到儿子顾昕与儿媳葛玥的关系很微妙,顾士海竟尝试着主动找儿子聊天谈心,告诉他“有些东西要看淡,有些东西要看重”;受了冯大年的启发,顾士海还拿出了多年不用的竹编手艺,卖力地制作工艺品、赚零花钱补贴家用;甚至,他居然还想到从超市里买了菠萝口味的酸奶带回家,因为那是妻子苏望娣最喜欢的味道。 顾士海这份迟来的人情味儿,不仅让妻子苏望娣百感交集,更是让读者在屏幕之外也感慨万千: 这个经历了世事沧桑的男人,终于在生老病死之间,一点一点唤醒了沉埋已久的人情味儿。 04结语 《心居》原著里,顾士海醒悟了,把眼光放在了家庭的未来,终于走出了过去岁月的阴霾; 顾士莲也在丈夫高畅的劝说下,放下了对大哥“收了房子却不感恩”的纠结,“既然心软舍不得打官司,索性就不去计较”,安心治病养身体。 当然,也有放不下过去的人,比如施源的妈妈,一辈子放不下曾经的家族荣光,放不下一身的清高傲骨,抑郁成疾;最终,在施源得到加拿大叔公的遗产后,在一个深夜,她决绝地将自己永远留在了黑暗里。 人这一生,总有些坎坷不平; 不管我们选择迈过去、或者不迈过去,时间都不会停下来等待我们,它只管滴答滴答走过去,自顾自一直走下去。 电视剧《知否》里,明兰曾说过:眼睛是长在前面的,永远别向后看。 过去的日子无论好坏,都永远不会再来了;沉浸其中,也只能徒增烦恼。 不如趁着身体还好,趁着亲人还在,用心把眼下的日子实实在在地过好了,才真正对得起往后余生呀! 小吃店怎么装修设计 http://www.chepainz.cn/a/229.html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