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就真的错过了 http://3uxu.com 冯骥才先生曾在2020开年之际出版随笔集《书房一世界》,主动打开书房大门,请读者借由文字走进他的“心居”。今年冯骥才先生八十岁,他又在一开年就推出新书《画室一洞天》,从书房走进画室“醒夜轩”,以一半的文学的自己,面对另一半的绘画的自己,并做一次文字的探询与记录。目前新书已经上市,我们将陆续推送精彩篇目,以飨读者。 连廊上的椅子 文/冯骥才 在家具中我偏爱椅子。逢到一张看上去舒服又式样殊别的椅子,我便想把它请入家中。若是幸遇一把古意盈然的老椅子就更想拥有,当然这样的椅子已经不是用来坐的,而是摆放在那里,作为一件昔时颇含审美意味的生活雕塑,不时叫我感受到过往先人们特有的情愫。这样,我家的椅子就过剩了。可是,我的画室却从无坐椅。 不少画家的画室也不放椅子,这缘于站着作画的习惯。站在案前,视野可以笼罩整幅画纸,坐下来却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块地方,不能顾及全局。再有,站立作画时则可以悬腕悬肘,得以灵活地使用肘部与肩部,同时用上臂力,这样整个身心之力得以通过手臂传达到笔上。我喜欢这种倾尽身心到纸上的感觉,把全部情感投入到画中的感觉。哪怕画一幅咫尺小幅,也要立身挥毫,一任心性。 写字时,更要站着。 可是,国画有一个特点,作画过程中要停下来几次。因为画纸会被水墨洇湿,必须要等画面晾干后才能再画;这时候往往是画家坐下来休息的时候。 画室无椅,我就到连廊上坐一坐。 我这个长长的连廊一端通着画室,另一端连接书房。两端全是花木葱笼,绿蔓缠绕,一任自然。我便将几把藤编或木构的宽展的大椅子就放在这木叶的簇拥中、气息里、绿意间,如在田园。我喜欢这里的松弛、随意和随性。它和艺术的本质相通。 连廊上的椅子安放在木叶簇拥中 夏天里我在椅面上铺一块光溜溜、凉滋滋的草席;入冬后则蒙上几张兽皮。我喜欢在一把圈椅上铺一张雪白而蓬松的绵羊皮,另一把圈椅铺上那张从挪威带回来的灰褐色、鬃毛密实、柔韧而富于弹性的驯鹿皮。这两张皮子的颜色相配谐调又高雅,以致每每春天来到撤掉它们时有点不舍得。逢到清明时节,头顶爬满绿萝的竹架上,常常挂一束晋中的面塑“子推燕”;端午到来,则拴一串花花绿绿的老虎搭拉,中秋时垂下大大小小几个葫芦,春节时则吊一盏天后宫特制的大红玻璃纸的鱼灯。节日总是使生活生气盈盈。 一条七八尺长的老宅院看家护院人坐的懒凳靠在墙边,上边摆着几样粗粝的老东西,有阴刻的汉罐,有现代陶艺,也有干花。我偏爱干花,因为它不会凋谢。 在连廊中还有一种“活”的东西,很美,是阳光。它早晨从连廊左边——画室这一端的窗子照入,黄昏时在书房那一端的窗子上一点点消失。连廊朝南这一面有好几扇窗子,阳光从东向西走过时,一扇扇穿窗而入,展现它美丽而明媚的身影,而从每扇窗子探身进来的光影都因时而变。它最终在最西端那扇窗上即将离去时,迷离又夺目,有点依依不舍。 我沏一杯茶,打开音乐。在这中间尽享此中的一切。直等到纸的水墨差不多干了,起身把身上的疲乏放在椅子上,神采奕奕走进画室,提笔挥洒,一逞性情,让心中的风景呈现在纸上。 连廊上的阳光穿窗而过 醉墨醒笔 文/冯骥才 淋漓的水墨濡湿了宣纸,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像雨水打湿的街面,清新沁人,撩拨画兴。画画的人都熟悉这种气味。宣纸易洇,水墨在上边就像醉汉那样,醉烂如泥,变幻不定,作画的过程便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充满可能,充满偶然,也充满了快乐。古人形象地称这种用墨为泼墨。泼墨始于宋。 泼墨有两种,一种像梁楷那样,他的泼墨是胸有成竹、有确定目的的泼墨,这种泼墨只是为了获得生动的水墨情趣。另一种像张大千那样,这是一种胸无成竹的泼墨泼彩。“泼”的刹那,心无定象,全靠从泼出来的彩墨中去发现奇形妙境,再构造成画。这种泼墨最终是为了突破自我,创造自己。 《夕阳别样情》冯骥才2008年 现代画家更喜欢后一种泼墨。我在台北张大千故居的大风堂里,看到一帧张大千作画的照片。照片中铺在画案的大幅宣纸上边汪着一层水,居然亮闪闪地反光,好像水面。我从来没看别人作画用如此之多的水。可以想见浓重的墨彩在这水汪汪的宣纸上会发生怎样意想不到的变化,会是怎样一种神奇感! 墨在画上最好的状态是一种生命的状态,自由、自然、随性。泼墨如此,大泼墨更是如此;而点染之间也是如此,比如黄宾虹,在他重重叠叠的积墨、破墨、泼墨、宿墨中,大自然山水的生命就蓬勃其间。 作画时,墨是最不受拘束的,变幻莫测的,充满意外的。而与之相反,笔是神清目明、口齿清晰、称心达意的。尽管笔也千变万化,但它不含混,因为它是精神的表达、思绪的显现、个性的表白。如果一个画家用笔没个性,别指望着他的画有个性和个性魅力。八大用笔、金农用笔、齐白石用笔、林风眠用笔,都是他们的个性在用笔。他们的魅力也在他们用笔之美中。 《野泊》冯骥才2008年 当然,笔离不开水墨;笔的枯润,刚柔,虚实,常常要靠墨的参与。墨也离不开笔;墨的光彩,变幻,出奇,也必须由笔来激扬。 最美的笔常常在一片混混沌沌的墨中醒来,最美的墨往往在一丛清醒的用笔中醉去。 故我有一闲章,方形,阳文,四字:醉墨醒笔。 冯骥才闲章“醉墨醒笔” 《画室一洞天》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22-01 装帧:精装 全书七十六篇短文,以冯骥才先生的画室为发散点,纪事状人、谈古论今、抉奥阐幽,记述其艺术生涯和精神生命。内容丰富厚重,文字严谨真诚,既有情趣更富情怀,直抒胸臆中兼有关于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字字珠玑。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