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速腾信息网 2022-03-15 450 10

长征胜利85周年,这些“长征之最”你了解多少?

搜搜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osody.cc

85年前的今天,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从1934年到1936年,历时两年,一个年轻的政党带领一支年轻的军队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松潘大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在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红船编辑部盘点了红军部分“长征之最”,与读者一起重温红军长征之路。

最早的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7月,由寻淮洲、乐少华、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福建北上到闽浙皖赣边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11月下旬,红十军团分两路向浙皖边和皖南行动。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损失严重。寻淮洲牺牲,方志敏被俘后英勇就义。红十军团先头部队1000余人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突破封锁线转战闽浙赣边苏区,整编为红军挺进师。

长征中最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旧址

长征中最大的胜仗:遵义战役

1935年2月24日至28日,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下,中央红军在五天之内,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共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

最先到达陕北的部队:红25军

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4000余名指战员从长安县丰峪口地区出发,离开鄂豫陕苏区,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当时,部队进行了西征北上的思想动员,提出的口号就是“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

红二十五军在陇东地区与敌周旋期间,省委和军领导鉴于一时难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便决定北上陕甘,与陕北红军会合,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再配合红军主力北上。9月初,红二十五军强渡泾河,经镇原、庆阳县境兼程前进,途中多次击败尾追的敌军,于9月15日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

征程最远的红军部队:红9军团

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中,有一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他们的行动,这也是唯一参加过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行动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红九军团(后来改称为红三十二军)。红九军团是在1933年10月由红军第三师和第十四师组建而成。长征前军团人数达到11500人左右,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下辖第三师和第十四师。

红九军团从福建长汀出发,加上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再北上行程,是红军长征唯一超出“三万里”达到“四万里”的一支中央红军。

年龄最大的男红军:徐特立

长征中年龄最大的男性红军是徐特立(1877年-1968年)。徐特立是湖南善化人,是毛泽东和田汉等知名人士的老师,时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1934年10月,已57岁的徐特立,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并顺利到达陕北。除了徐特立以外,参加红军的年长男性同志还有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

徐特立

年龄最大的女红军:杨金莲

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性红军名叫杨金莲,又名板登卓,藏族人,1875年生于四川小金县一个农奴家庭。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在理番县苏维埃女主任陈再茹的引导下,已经60岁的杨金莲带领一儿两女举家参加红军。杨金莲在红四方面军随军家属队担任翻译员。

长征路上,她在努力做好翻译、宣传讲解工作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发动藏族群众,为部队筹措粮食和生活必需物资。1936年10月,杨金莲胜利到达陕北,当时她已经62岁,是所有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中年龄最大的。

年龄最小的男红军:向轩

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男性红军是向轩。1926年3月,向轩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1928年8月,因被出卖,母亲贺满姑在突围中被捕。两岁多的向轩和哥哥、妹妹一同随母亲被押往县城关进牢房。贺龙的大姐贺英知道消息后,托人将3个孩子从大牢里用重金赎出。贺满姑宁死不屈,走上刑场被敌人处决。从此,向轩便跟随贺英生活,喊贺英为妈妈 。

1933年5月6日,贺英带领的游击队遭遇袭击。战斗中,贺英将一个小包袱递给向轩,贺英要他从后山的小路追赶游击队员,“去找红军,找大舅”。向轩历尽千辛万苦,将贺英妈妈临终前托付的小包袱交到了大舅贺龙手上 。从此,向轩参加了红军,在贺龙红军司令部当勤务员、通信员。

向轩

年龄最小的女红军:万曼琳

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名叫万曼琳。她1926年出生于四川南江一个贫苦家庭,1933年随哥哥参加红军,8岁时就走上长征路,9岁时她已经跟随红军炊事班战士拣柴火、择菜、送饭。万曼琳所在红四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翻雪山过草地,历经无数的历练,最终跟随着红军战士的大哥大姐们走完了万里长征路,见证了红军三支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随红军长征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张振汉

在随红军长征人员中,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是红军长征部队中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这个人就是张振汉。

张振汉(1898—1967),号炎生,江苏徐州铜山人。保定军校炮科毕业,1935年4月9日任中将。1935年6月,时任国民党41师先头旅旅长的黄百韬见形势不妙仓皇而逃,贺龙和任弼时在忠堡设下埋伏,包围了41师主力,张振汉负伤被红军俘虏,后参加红军,任红军学校战术教员。曾亲自操炮投入龙山围攻战,并随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张振汉作为唯一一位跟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民党中将来到了延安,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

张振汉

最早用画笔记录长征的红军将领:黄镇

黄镇(1909年1月8日-1989年12月10日),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安徽桐城(现枞阳)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黄镇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但周恩来却称他是“红色漫画家”。在长征路上,他一路走一路画,用土制画笔画了上百幅漫画,成为用绘画记载长征的第一人。

长征路上,黄镇先后画了四五百张画,但由于行军打仗、风餐露宿,最后只保留下24张。在这些画中,最有代表性的力作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图》,这是一张全景式浓缩的写意画,极富概括象征性,只用简单的构图,就在尺幅之纸上完整形象地描出了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

编辑:周晓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速腾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速腾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