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稳住局面?任正非亲自签发,华为到了关键时刻! 虽然手机业务的芯片问题得以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为就此渡过危机。于华为而言,危机仍旧存在,而华为也必须找到新的业务线,一条不依赖先进芯片的业务线,而目前被华为相中,且耗费大力气建设的全新业务线,就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如华为高层所说的一般,华为暂时并没有造车计划,至少在最近三年是如此,现阶段华为的目标是帮助车企造好智能汽车。不过,不造车的华为要想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绝非易事。此前,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明确表态称:不会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企业合作自动驾驶,因为这会让公司丢失灵魂。 虽然听着很不舒服,但不可否认,多数汽车企业并不会选择将自家汽车的核心软硬件外包出去,因为这样的后果是企业的发展不受控制,同时也很容易受限。试想一下,一家车企生产的智能汽车的核心三大件都是华为的,系统也是,那这家汽车企业有何竞争力? 因为,同样的方案,华为可以卖给你,自然也可以卖给你的竞争对手。其次,虽说华为表示不造车,但华为的约定,仅限于三年,三年后华为造不造车,还真不一定。如果华为造车,那些使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企,处境是不是挺尴尬的? 如何能取信于车企,是华为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显然,要做到真的很难,这点从华为汽车BU人事不断调整这一细节就可窥得一二。9月6日,由任正非亲自签发的一则华为汽车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人事任命通知引起行业热议。 通知中华为指出,因管理需要,撤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岗位,此前该岗位由王军担任。此外,余承东继续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而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转任BUCOO,兼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卞红林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TO,主管技术和研发,同时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研发管理部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余承东就已经被任命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一职,在当时与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权力相当。而此次华为裁掉王军总裁一职,被解读为进一步提高余承东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的话语权。 裁掉总裁,间接提升余承东的话语权,而且还是任正非亲自签发,对此不少从业者指出:华为到了关键时刻!现在的华为,恐怕也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人事问题上,而粗暴提升余承东话语权,或许也是因为,任正非急于稳住局面。 毕竟余承东曾在华为手机业务的崛起中起到重要作用,任正非应该是希望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板块,余承东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尽早稳住局面。 不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手机业务板块,余承东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主要也是因为华为可以自己造手机,同时也得益于自研的海思芯片,不用过度求别人。但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板块,余承东把好产品关的同时,还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绝非易事。 毕竟,但凡有点实力的车企,都会选择组建自己的队伍,如比亚迪,小鹏、理想等。而一些没啥名气的车企,本身实力就很寒碜,即便愿意同华为合作,采用华为提供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的帮助也是有限。 一些行业内专家指出:现在的华为确实是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能够被一些汽车大厂采用,那将对华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正向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华为摆脱被美国钳制的局面。 但不得不承认,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太大了,可能要远大于华为自己造车。 云端秒抢 http://www.nitraid.com/?cate=5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