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件 车灯从卤素、氙气到LED、花了也就10来年时间 而现在激光大灯和像素OLED大灯也开始慢慢下放至后市场改装。 虽然汽车大灯不断进化,但这种科技发展对于许多十万元入门级家用车来说,似乎是时间停止一般,几十年如一日的钨丝卤素灯泡,虽然换换也就几十块钱一对,但昏暗的色温和低亮度的也被许多车主老爷们嗤以“蜡烛灯”的名号。 于是不少车主就想花个大几百元就能将自己的大灯瞬间升级到“高端LED”解决蜡烛灯。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许多后市场LED灯组刚开始用的时候都是雪亮雪亮,用了一年左右之后发现亮度骤减,有的还甚至出现失明问题。 几百块钱瞬间打了水漂不说还会被交警处罚,那为什么自改的LED灯容易衰减呢? 今天泰哥就来和老爷们来说道说道所谓的自己升级LED为什么容易出现衰减。 任何光源都会衰减 LED的死穴就是过热问题 在以前我们还在用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时代,大家都知道灯管灯泡你敢上手就意味着烫伤,而这种问题放在LED一样如此! 在很多车主老爷们的认知中,LED作为冷光源应该是一个低温的发光体,就应该和我们日常路边看的LED米串灯一样没啥温度。 然而实际应用当中,作为主要照明功能的LED可不是“人畜无害”的米串灯,由于亮度要求高,同样面积的灯珠芯片的功率做的更大自然更亮。 于是乎功率密度陡然增加就会使LED这个“冷光源”成了一个“大火炉”! 举个简单的例子:玩过户外强光手电的老爷们应该非常清楚,这种手电发热量十分恐怖,铝合金壳体就带有散热鳍片,光照强度甚至可以5秒内点燃A4纸。 然而就是这样的发热量,也导致的LED灯珠天生就有严峻的散热问题。如果散热不好,虽然LED可以正常点亮(结温低于150度以下通常“亮起来”是没问题),但却会带来严重且不可逆的伤害:光衰 “光衰”这个词的学术解释比较复杂,简单点来说就像我们电脑过热后会降频卡顿一样,LED光衰就会“变暗”。 比如说刚打开LED灯的时候,亮度很亮,但是半小时后灯变得滚烫,LED的亮度逐步逐步变暗了,而且越来越暗甚至熄灭损坏。这也就是“光衰”。 而导致“光衰”的根本原因只有2个:一个是LED灯珠芯片本身抗高温抗光衰能力有好有坏,另一个原因就是灯泡散热不良!有时候大家觉得,现在买的LED灯组都带有散热模组,应该可以有效避免光衰问题的,为什么还是逃不掉呢? 理论上来说虽然热量从LED灯珠发出可以传导到尾部散热器,可以正常散热到大气中,然而实际上灯组散热学问好好地大着呢! LED不同散热方式 在成本和寿命上也有一定体现 市面上常见的LED灯泡散热一般分为两种: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 这玩意就跟我们以前玩电脑DIY散热中的南桥散热片一样,没有任何风扇的就叫做被动散热,有风扇的就叫做主动散热。 现在也没啥南北桥概念了,早就二合一了 而在后市场LED灯泡改装中,被动散热一般使用铜丝编织带自然风冷,而主动散热风扇强制散热片空气对流。“铜丝编织带自然风冷”散热系统简单、可靠,基本不会损坏。LED灯珠产生的热量通过铜丝编织带的巨大表面积自然发散到空气中去,完成散热。 不过这种散热方式效果有限,无法承受长时间大功率连续工作。所以采用这种散风方式的LED灯泡,一水的都是低价格低功率的“廉价产品”,早夭就是它的宿命。 而风扇主动强制散热系统,原理和电脑CPU的“风扇”其实完全一样!LED灯珠上的热量通过底板传导到散热片上,在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用“暴力风扇”(转速通常达几千转甚至更高)强行灌冷风将散热片“吹冷”。 这种散热方式功率大,理论上可以适配更大功率的LED灯珠。 那么车主老爷们买改装的LED灯泡时只要认准暴力风扇的就可以了么? 泰哥只能说,你想的太简单啦! LED的散热不是一个散热片+暴力风扇可以解决的! LED发热巨大容易积热 买灯还得看导热材质的热传导系数! 最早期的低功率LED为了省成本往往采用铝片导热,后来LED灯珠功率增大了,紫铜片取代了铝片,因为紫铜的导热能力仅次于白银(只弱了约4.3%),是所有金属里排名第二的。 再后来LED灯珠的功率依然一路攀升,紫铜片的传热速度也开始显得捉襟见肘了,于是一个神奇的导热装置——“热管”开始在LED大灯行业迅速普及。玩过电脑DIY的老爷们都知道CPU散热器风冷就是拼谁管子多,鳍片多面积大。 DIY届被动散热老大哥 就是看中热管的导热速度比紫铜快约1500倍,可以做到快速导热LED灯珠的热量在第一时间带到散热片上,这样整个大灯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就很小了,LED灯珠本身也就不会太烫了。 就拿现在高端LED产品都开始采用“紫铜热管+暴力万转风扇”的散热配置了。12V(单颗大灯)电压工作电流3.5A以上(甚至有个别产品达到4A以上)的LED产品,可想而知这些LED灯珠的实际功率都很高。 因此如今我们选择LED灯光产品,想要高亮度的,那LED灯珠芯片的功率一定不能低。而功率一高,发热自然也就严重了,需要更“重型”的散热装置去适配。如今“紫铜热管+暴力万转风扇”就是此类高端LED的“标配”了。 如果依然是那种铜丝编织带…… 泰哥劝你还是别买了吧,这货太智商税了! 现在LED大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产业链也很完备,珠三角的小作坊买套方案和公模回来,自己都能组装,只是品控差异会有点大。 原车卤素的车主 最好的升级方式:高亮卤素灯 虽说LED的灯更贵更亮,但LED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缺陷:光谱不完整,显色性(Ra值)不高。而卤素灯的显色性高达100%,灯光通透,物体颜色鲜艳,细节清晰。也因此,即使在已在2018年宣布禁止销售卤素灯的欧盟国家,当前在手术灯、高档商品陈列、电影院设备等等领域,还是依然离不开卤素灯。 所以奉劝那些“蜡烛灯”车主,与其花大价钱改个不靠谱的灯,真的不如花点小钱、换一对好一点的卤素灯靠谱。以这台车龄4年,4.1万公里的雪佛兰乐风RV(参数丨图片)为例。原厂自带的是某品牌12V60/55W的石英灯(卤素的一种),单支售价还不到20元,好在照明表现还算中规中矩,只是随着时间增长,有逐渐变暗的趋势。 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这次更换了同规格里,相对最贵的卤素大灯(即使这样,两只装也不到200元),新灯的色温达到了3900K,相较原来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增白”。其实同规格的车灯里最高有5000K色温(也是主流LED等水准)的,但在上海这样一个多雨多雾的地区,只能买4000K色温左右的车灯,更能兼顾亮度和雨雾穿透性。 称之为“增白型卤素灯也好”,“加强型卤素灯”也罢,新旧灯之间外观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所谓灯泡上的“蓝色镀膜”以及“银色涂头”设计,除了减少一部分反射炫光,更多只是为了美观而已。 当然,对于这种经常穿行于乡间的代步小车来说,适当开启雾灯“补光”,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现在,很多品牌的车型的雾灯都有“转向自动打开”的功能,对于改善夜间视野盲区,有很好的作用。 说了那么多,最后还是给那些执意要“改灯”的老铁们一点意见吧: 1原车卤素,不建议改,可以像文中那样,选一款高档卤素灯(增白、增强)。 2原车卤素,非常迫切需要高亮度的,那就找正规渠道改氙气或LED,不要贪便宜! 3原车就是氙气或者LED的就别折腾了,除非你十分喜欢卤素黄光优良的穿透性,这样的人基本没有吧 欢迎各位老爷在评论区和泰哥一起讨论。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