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速腾信息网 2021-11-01 450 10

鄂西万亩林海的“绿色守护者”

驻马店生殖

  巴东县绿葱坡镇被称为“鄂西屋脊”,三尖观林场便坐落其中。深秋时节,林场万亩茂密森林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三尖观林场场长李能阳带领全体职工用了30年,将500亩荒山发展成13800亩林海。从伐木、护林到发展中药材产业,如今,他和林场职工在绿色中找到出路。

  “我们要向李能阳学习,学习他爱林无悔的执着精神,自力更生的实干精神,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绿色发展的创新精神。”走进海拔1700米的群山之中,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这样评价李能阳。

  清苦坚守他用无私奉献书写无悔人生

  10月21日,在巴东县绿葱坡镇三尖观林场场房前,一棵直径约80厘米、周长3米的厚朴树高耸挺立。

  “曾经有人想花7000元买下这棵‘厚朴王’,但我们坚决不卖,因为它是我们自力更生的精神所在,它象征着林场新旺。”58岁的李能阳一边为厚朴树刷白防护,一边向我们讲述着他清苦坚守30年的感人故事。

  1981年,李能阳从原绿葱坡高中毕业,应聘到林场工作;1984年,李能阳担任绿葱坡镇刘家荒村村主任,一干就是10年;1994年,因为能吃苦、能干事,李能阳被任命为三尖观林场场长。

  刚到林场工作,伙食差是最大的问题。为改善伙食,食堂缺什么,李能阳就从家里拿什么。“那个时候,李场长从家里背菜背肉已经成了习惯。从他来这里当场长,我们的餐桌上就从一汤两菜变成了两汤八菜。”副场长田天敏说。

  李能阳还组织大家寻找水源建水池,用竹子代替管道运输自来水,解决饮水难题;组织全体职工用3年时间,挖通了从国道线到林场的1.47公里公路以及林间公路,解决了职工出行难题,保障林场防火通道畅通;他制订目标量化考核责任制,带领职工育苗造林,商品材经营走入正轨,林场发展越来越好。

  2000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全面停止商品材采伐。三尖观林场响应号召全面禁伐,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和管树人。禁伐后,失去了商品材经营收入,加之经营不善的八一林场并入,一下给三尖观林场增加了20万元债务,职工工资都没钱发。

  怎么办?李能阳不仅四处借钱,还打起了小儿子李显28万元存款的“主意”。那时候,李显准备在巴东县城买房,李能阳和李显商量后决定,买房的事先搁一搁,先用这笔钱还清林场债务,给职工发工资。

  2002年底,林场账上再次缺钱,李能阳把自家耕牛卖了700元,发给职工过年;2009年,李能阳又和大儿子李飞商量,将他结婚的8万元彩礼钱拿来发工资……

  “从禁止采伐以后,我们赊盐、赊米,生病了还要赊药。当时,李场长鼓励我们坚持就是胜利,要是没有李场长,林场可能早就垮了。”回忆过去,副场长田天敏感慨地说。

  发展经济他让职工吃上“生态饭”

  全面禁伐,没了经济收入,如何谋生?

  一方面,李能阳鼓励职工积极发展高山药材、蔬菜、烟叶等产业,保证基本生产生活。另一方面,林场发展厚朴、黄柏、珙桐、雪松、红豆杉、金钱柳等珍稀树种幼苗苗圃基地30余亩,与园林市场对接,每年创收10万元左右。在恩施州及巴东县林业局支持下,林场还发展猕猴桃30亩、药材100亩,每年增收15万元。

  2018年,巴东县举办首届野三关高山森林马拉松,不少游客被三尖观林场的凉爽气候吸引。借助三尖观林场海拔1500米至1700米,年平均气温8.5的气候条件,李能阳又鼓励职工发展民宿产业。

  “虽然苗圃基地暂时能让职工每年增收几千元,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急需长期产业来保证大家的收入。”李能阳说。2015年,李能阳到利川佛宝山请来技术专家,对林下黄连种植进行实地考察。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多分枝,形似鸡爪,为常用中药消炎避寒祛热的主药,喜气温低、空气湿度适中的自然环境。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李能阳确定林场土壤为红棕土和沙土,土壤湿度适中,适合黄连生长,2016年试验性发展30亩黄连基地。

  “刚开始,因为考虑投资大,大家有些不情愿,但李场长通过考察调研后告诉我们市场行情好,大家信任他,都跟他一起干。”林场员工李安俊说。

  从2017年开始,以每年30至50亩左右的速度逐年扩展,如今,林场已发展林下黄连近400亩。每公斤黄连市场价为250元左右,每亩产量最高可达250公斤,亩产值5万元左右。“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既增加了林场收入,又解决了职工工资待遇,同时带动林场周边农户发展林下产业和就近务工,促进产业振兴。” 李能阳信心十足地说。

  李能阳介绍,黄连生长周期一般为5年,目前林场正开展施肥、除草、防虫、培土等精细化培育,力争两年种植黄连1000亩,打造巴东道地黄连品牌。

  守护山林他用30载筑起“绿色长城”

  守护山林

  他用30载筑起“绿色长城”

  在林场,巡山护林、上山造林是主要工作。林场高寒,只有春秋两季可以种树,为种植用材林和经济林,李能阳带领职工清早上山、深夜下山。

  锄头、镰刀、雨靴是进山的主要装备。“山上不能生火,巡山时,饿了就啃一口冷洋芋,渴了就喝一口凉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李能阳既是场长又是工人。”林场职工谭祖远回忆说。

  2008年,一场罕见大雪袭击林场,很多大树被积雪重压拦腰折断或裂开,李能阳和同事们花了半年时间才完成补植。为防止外人偷伐林木,李能阳还和同事们经常上山巡视,每次都是早出晚归。

  李能阳的家距林场只有5公里,他在林场却过了30个春节,早已把这当成第二个家。妻子税典芝每年养3头生猪送给林场职工。孙女出生时,李能阳给她取名“李依林”,希望后辈能把护林事业接力传下去。

  三尖观林场建场56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林木价值如今已达上亿元。2019年,三尖观县级森林公园正式挂牌;2020年,国家级森林公园也在这里挂牌。近年来,李能阳先后被授予“优秀基层干部”“全国绿化先进个人”“全国科技示范带头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恩施州林业局党组1号文件号召全州林业系统向李能阳学习。

  “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担当,脚下有力量。在万亩森林里,李场长留下了足迹,洒下了汗水。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我们和这里的群众一起发家致富,为保护和发展林场作出了贡献,值得大家向他学习。”林场员工朱金梅为李能阳竖起拇指。

  植树、造林、护林。30年,李能阳和同事筑起“绿色屏障”,成为“鄂西屋脊”的“绿色守护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继续把这片林场保护好、发展好,誓死守护亲手栽培的万亩林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让绿水青山永远造福于人类社会。”李能阳说。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速腾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速腾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