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速腾信息网 2021-09-30 450 10

吴军 硅谷来信百度网盘资料下载

吴军 硅谷来信百度网盘资料下载

吴军 硅谷来信百度网盘资料下载1

吴军硅谷来信第三季

这两年有两个关于“碳”的词很火,一个是“碳中和”,一个是“碳达峰”。在“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这些词必然将在不久的将来,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对此,吴军老师与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2021年美国能源领域最高奖项“劳伦斯奖”获得者,曾被路透社评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学家),以及华山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杨镭先生,就“碳中和”问题谈了对未来的畅想。吴军老师对谈话精华内容进行整理,并用一组来信,为你从能源政策、全世界碳中和事业发展的情况、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吴军硅谷来信第三季百度网盘下载

这是第一封信,主要介绍了在现阶段,技术视角下“实现碳中和”的一些难点,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碳中和?

我们先从什么是碳中和谈起,以下的内容主要来自崔屹教授的介绍。吴军硅谷来信第三季百度云盘

什么是碳中和?这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碳中和简单地讲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和因为人类活动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数量达到平衡。

比如根据美国政府全球气候变化网站做的计算,一个中等体重的男子每天平均产生733克二氧化碳,这样一年会产生大约270公斤的二氧化碳。假如我们种树,让树来吸收二氧化碳,那么一年能吸收多少呢?

在我们想象中,一棵大树一年应该能吸收不少二氧化碳,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一棵树龄10年的大树,平均一年只能吸收22公斤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树木也要呼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果有落叶,落叶腐烂之后还会再产生二氧化碳。吴军硅谷来信第三季资源下载

由此可见,如果仅仅只是通过种树来实现碳中和,效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明显。

对于个人而言,即使你在生活中不用煤炭,不用纸张,不用任何木质材料,更不能使用汽车或飞机这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完全过原始人的生活,一年下来也要种12棵树才能做到碳中和。

谈到这里时,杨镭先生问了崔教授一个问题,说西方一些国家报道,牧场上养牛养羊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也很多,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其事?

崔教授讲,这倒不是危言耸听。一头牛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人多得多,它们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而单位质量的甲烷气体对温室效应的作用要远远超过二氧化碳,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8倍。吴军硅谷来信第三季资源分享

因此如果养牛还要达到碳中和,那每年不知道要种多少棵树才能达成。

了解了这些简单的事实,你就能体会到,实现碳中和的难度其实很大。根据推算,如果要想通过种树的方法实现碳中和,全世界每年大约需要种一万亿棵树。且不说种树的时间和人力消耗,就算有,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多的荒地给你种。因此解决碳中和问题主要得靠新技术,而不是种树或者让人回到过去的原始生活。

如何实现碳中和?实际上,要实现碳中和,必须从减排和捕捉两方面同时入手。首先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特别是减少煤炭的使用,因为要产生同样的热量,烧煤比烧油或者烧天然气要分别多产生30%和68%的二氧化碳。目前煤依然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化石燃料,全世界每年烧掉大约85亿吨的煤,其中中国、美国和印度一共占了全世界煤使用量的70%。而全世界每年石油的使用量只有19亿吨,相比煤是小头。好消息是,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煤炭使用量已经在减少,比2013年的峰值每年已经少了5亿吨。但是85亿吨煤的消费依然会产出300多亿吨二氧化碳,人均产生4吨,相比之下,一个人一年呼吸所产生的270公斤二氧化碳连这个数字的10%都不到。但是,减少了煤炭使用,人类如何以同样价格低廉的方式获得同样多的能量,这是一个大问题。再说说捕捉二氧化碳。种树是一种方法,但这种方式相当被动,效率不高。如果人类要采取技术干预,更有效率的方式是在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就将它们捕捉住,再埋起来。具体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二氧化碳和玄武岩会发生化学反应,生产一种类似于碳粉末的矿物质,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捕捉起来或者说消除掉。这种化学反应自然界本身就在进行,以前大家认为这个过程需要上千年才能完成,十几年前科学家们发现,采用一些特殊的办法可以在8-12年内就完成这个过程。在冰岛的一家发电厂(Hellisheidi),水文学家马丁·斯图特(Martin Stute)等人就在研究这种技术。他们采取的一种做法是,把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让它与水和硫化氢混合,形成类似苏打的碳酸化合物。然后再将化合物注入地下400至800米深的多孔玄武岩岩石中,玄武岩会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固态碳酸盐矿物。这些科学家们发现,只经过了两年时间,注入的二氧化碳中有95%已经转化为了矿物质,比最初预期的8-12年还要快得多。

这类捕获和隔离二氧化碳的技术,统称为CCS,采用这一技术,发电厂可以减少85%~95%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地壳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我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可埋。吴军硅谷来信第三季在线。

课程目录:

10.10第001封信丨不做伪工作者

10.11第002封信丨也谈10000小时,四大困境(重复劳动、习惯性失败、闭门造车、量变与质变)

10.12第003封信丨再谈10000小时,三板斧破四困境(目标与阶段性节点、遇事想三遍(三层境界破恼怒自卑)、凡事做记录)

10.30第021封信丨西瓜与芝麻(简单重复捡芝麻,专注优势创造西瓜,思维方式之争,二选一)

10.31第022封信丨宽容失败才可能是人生赢家(淡定面对失败,但不要习惯性失败)

11.21第043封信丨常识和《巴菲特方法》(低买高卖,而不是高价买,更高价卖)

11.28第050封信丨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世界是个金字塔,受害者模式。停止抱怨不公,放弃幻想,脚踏实地,专注努力)

12.02第054封信丨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0208第119封信丨我对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的建议:不要太在乎工资

0221第132封信丨在大学学什么(付诸行动的习惯,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表达友善与爱的能力,总结、写作和逻辑推理能力)

0323第162封信丨起跑线和玻璃心、运气的重要性、对话庄子1:谈谈见识、生也有涯知也无用(做减法)

4.1第171封信丨上帝是要看效果的(努力未必会有回报)、4.2第172封信丨上帝垂青主动的人

4.17第187封信丨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四大误区:静态看问题、能力,积攒资源而不是利用资源,太在意一时之得失,全局领先而非部分时段超神(要指数增长不要线性增长从零开始)

5.8第208封信丨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工作与职业不同,你是公司的主人而非过客,被语言暴力扰乱心智,疏于沟通。解决方法:待人谦卑,三思语言暴力,为自身职业发展积极主动,学做领导工作,注重三年长期效益)

6.16第247封信丨做事前不要过分算概率(人太精明了,就不聪明了。对于年轻人,千万不要过早地精明。特别是对于你而言,逐梦)

6.20第251封信丨三种好公司和三种职场聪明人(公司对员工好,对顾客好,对投资人好,三选一;正如对公司负责,对老板负责,对周围同事和员工负责,不可能三者兼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其实才是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则,如果想脚踩三只船,最后只能掉到水里。不存在中立一说。)

6.21第252封信丨什么是好老板(今天在单位里的管理者常常包括两类人,一类是人事主管,另一类是业务主管。作为人事主管,关键是要能识人,用人,为专业人员做好后勤,在必要的时候保驾护航。作为业务主管,需要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在工作中了解每一个细节,并且起到表率作用。不好的主管是什么样的呢?一些人事主管喜欢争功,遇到问题又不肯承担责任,而是把下面的人抛出去挡子弹。不好的业务主管则是没有远大目标,平时高高在上,对下面的业务情况缺乏了解。)

7.3第264封信丨一位输在起跑线上的精神导师(输在起跑线上的贾里尼克教授是如何成为那么多著名科学家的精神领袖级人物的呢?我觉得秘诀有四条,第一条是自我的动力,要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第二条是博学和丰富的经历;第三条是年轻时受到世界级大师的指点。当然,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就是长期坚持。)

7.4第265封信丨我的精神导师富兰克林(1)——获得财务自由的启示(第三,见识的重要性。“凡存于世间的都是公平的,但愚钝之人只见眼前的陈列,看不见天穹之上的天平横梁,看不见悬于万物之上的砝码”。很多人之所以难以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只关注眼前的利益。)

7.5第266封信丨我的精神导师富兰克林(2)——培养品行

7.20第280封信丨专业和业余的区别(首先,好的专业人士要在任何情况下为工作本身着想,他们不会因为看到患者是个罪犯,态度就和对待一个社会名士有所不同,也不会因为最近自己的一些家庭变故就影响自己的工作。其次,专业素养意味着遵守流程和行业规范。第三点,是否有专业素养体现在是否愿意花工夫寻找更好的答案,而不是交差了事。

7.31第291封信丨如何体面拒绝他人,而不得罪人(1.能力不及,不能帮上忙,要在第一时间委婉地拒绝,具体做法我等会儿会讲。2.能帮上忙,但是犹豫要不要帮,如果不想帮,也要尽早通知对方。3.不论多困难都愿意帮,而且极有可能办成,这个时候,答应对方,然后就全力去做。4.愿意帮忙,而且也有可能帮上,当然也有可能帮不上,这时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轻易许诺,拍胸脯保证。)

8.4第295封信丨如何在单位里进行有效沟通(面对面的口头信息传递对人决策的影响力最大,比如传销。相比之下,网上那种铺天盖地的舆论轰炸,效果却要差得多。1.好消息要当面通知对方,细节要当面跟领导汇报,拿offer也要当面或电话接受。2.对于坏消息,视情况而定。如果自己有责任,需要解释的,依然不能用微信通知。3.主观的事情要尽可能面对面沟通,客观的则可以用邮件。在单位里凡是涉及说服别人的事情,都属于主观这一类。

8.7第298封信丨廉价的拷贝,重复的愚蠢。很多失败,其实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8.14第305封信丨娱乐至死的时代(造成娱乐至死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物质过剩,另一个是信息过剩。如何破除娱乐至死的局呢?其实也很简单,既然原因来自太多低品质的物质和混杂的信息,我们不妨抛弃掉那些东西,追求一些高品质的物质和有用的信息。)

8.21第312封信丨大富靠命,小富靠运(要想命好,首先要认识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认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划的线,孔子讲“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命是环境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一辈子走向划定的两条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人在这两条线之间作微调而已。

8.22第313天丨一巴掌扇出的命运(而所有看问题,做事情的方法,都可以被概括为对挨了一耳光的反应。无外乎三种:第一种,一巴掌扇回去,象征抗争,报复,惹麻烦;第二种,认怂了,捂着脸走开,象征软弱,忍受,放弃;第三种,先冷静分析一下,视情况而定。人一辈子的经历,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不断被“人”扇巴掌的过程,当然我把“人”打上了引号,它可能代表一种客观的现实。

8.23第314封信丨命运之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人出生的时间当然无法选择,不过可以到哪座山唱哪山的歌,时代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不打无准备的仗,要重视理论指导,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决定什么样的命运。要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8.24第315封信丨比穷更可怕的是什么(首先是缺乏见识,其次是缺乏爱,小家子气,最后是缺乏规矩。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能够获得,而缺乏前面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的难度就非常大了,而它们的缺乏其实和穷没有必然联系。)

8.25第316封信丨明白的大妈和糊涂的记者

9.5第327封信丨共赢和此消彼长(下):迷失在全球化中的西方世界(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这样的启发:

9.20第342封信丨在单位中五种容易被腐食者盯上的人

9.27第349封信丨关于继续教育的问题(提升学历,转行,混圈子)

10.2第354封信丨成长的过程就是否认掉我们心中的孙悟空(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受到挫折的过程,而在挫折之后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于是越来越认命,放弃掉越来越多想要的东西。中国人总爱说中庸二字,仿佛50%:50%居中就是最好的,岂不知失败是容易的事情,成功是困难的事情,从失败中学习经验的机会有的是,通过成功保持勇气却是千难万难。因此,虽然我们不怕失败,但要尽可能少受挫折。

10.3第355封信丨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其一,人只有在经济上独立,才能在人格上独立。其二,年轻人有时也搞不清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可能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工作才会有答案。第三,想在未来做成事,知道怎么做很重要,即便因此三观碎裂。第四,任何经历,只要善用,都是有价值的。

10.4第356封信丨创业与择业(第一,不管是择业还是创业都要符合大环境。我在之前的信中讲过,我们最大的命运来自于时代和地点,也就是说有什么时代就有什么英雄,有什么样的山,就有什么样的歌。第二,人的兴趣是会变的,这也是我鼓励年轻人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因。第三,择业不仅要考虑到自己当下的长处,还要考虑这个长处能否在未来不断发展。

10.8第360封信丨怎样提高幸福感(从幸福学上讲,坏消息要晚一点通知对方,如果提前通知对方,对方会一直痛苦,直到这件事情发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常想这件事情,痛苦感会加倍。医治癌症的医生们讲,1/3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就是这个道理。

吴军 硅谷来信百度网盘资料下载2

吴军 硅谷来信百度网盘资料下载

https://www.sopandas.com/zj/791763d7a07ffb1b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速腾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速腾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