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速腾信息网 2021-09-17 450 10

省部级大秘:为什么级别越高、越显要的领导,懂得越多?

媒体推广

  

  文章来源:如椽巨笔1公众号

  今天,如椽巨笔1为大家推荐的是如椽巨笔整理的“秘闻录”系列文章的第89期。本系列文章计划共享400余期。

  “秘闻录”即秘书见闻录,秘亦有秘密之意,讲述体制内的秘密。主要是分享有过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经历或对秘书工作有一定研究的领导干部(一般为县处级以上)所撰写的关于秘书工作的心得体会文章。

  很多文友,特别是新进入机关的文友,“书生”意气和“愤青”情怀比较浓,对体制内的人情世故“不感冒”,有时会不自觉地出现“智商”较高,“情商”不足的问题。虽然很多领导干部都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和风度,但是,如果因为文友的一个小纰漏和小问题,而导致“满盘皆输”的大错误;或是多次触犯“规则”,屡屡踏入“雷区”,不免会令人心生芥蒂,容易被打入“冷宫”。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为了使文友“5+2”“白+黑”的努力不付之东流,如椽巨笔收集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做好秘书工作的好文章。这些“过来人”往往兼备“小聪明”和“大智慧”,在办事前是“明眼人”,能够预判和规避“雷区”;在“栽跟头”后,善于吸取教训,并能化不利为机遇,最终达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事业前景和人生境界。

  这些在“摸爬滚打”中提炼出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适应机关工作,实现快速成熟进步。是为荐。

  

  秘书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得了,甚至给个百把万人的县长当当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一进入工作岗位,就有点傻眼,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记得有一次去纺织厂检查工作,人家汇报生产进度如何如何好,一天生产棉布多少多少万“米”,而我们一位秘书记录下来并且写在报告里的,却是生产多少多少万“里”。“米”和“里”虽然都是长度单位,但用在棉布生产上并且混为一谈,实在是贻笑大方!

  所以秘书们最感羡慕的,是领导什么都懂,检查工作时指什么看什么,看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像什么,不得不令人佩服。有的领导同志从车间走一趟,看看现场管理,问问生产流程,察看察看设备,听听发动机声音,再到成品仓库巡视巡视,最后调阅一下财务报表,就对这个厂的供产销情况和资金的循环周转,摸得一清二楚。不仅让我们这些秘书们增长了见识,就连厂长和工程师也都连称“内行、内行”!

  他们何以懂得那么多,难道真的有什么秘诀吗?真的是什么高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他们给实践当徒弟。有的领导同志在车间当过工人,车、钳、刨都会。有的下过矿井,开过风钻,当过矿长。有的当过技术员,跑过供销,抓过生产。有的当过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和公社主任。有的当过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当过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当过证券交易中心的负责人。有的则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校长、大学教授,甚至是博士生导师,等等。他们是各条战线的行家里手,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出过硬的本领,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成了专业领域的带头人。

  ——他们请学生当先生。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们的工作面宽了,面对的专业多而复杂了,知识更新加速了。他们一如既往抓紧学习,拜学生为先生,学习和补充他们所不懂的东西。有的领导人利用每周休息的时间,请专家给他上课,或者去不够熟悉的岗位实习。被请教的人喊他“领导”,他称被请教的人为“老师”,毕恭毕敬,虚心听课,认真笔录,口问手记,深入思考。久而久之,他们不仅成了政治上的领导,而且成了业务上的内行。

  

  ——他们喜欢超前动手。有的领导同志检查工作不打招呼,轻车简从一下子开到现场,先以老百姓的身份四处走走、看看,问问群众,听听反映,把该了解的情况搞清楚,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有时还带上摄像机,把有关情况拍下来。然后,他们才与当地负责同志见面。有的领导同志下去检查工作,连吃饭都是自带干粮,在路边就着开水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工作,当然是明确具体、深刻犀利,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让人不得不心悦诚服。

  ——他们还不忘事后总结。一项工作完成后,不管成功不成功,领导同志总要在适当范围内总结一下,看看有哪些是成功的,有什么经验,是哪些人做的,给什么表扬。同时要看看哪些地方不成功,有什么教训要举一反三,是谁的责任,特别是领导者本人什么责任。这样做的结果,一是积累了经验,二是增强了责任感,三是明确了是非功过,四是避免了今后的错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领导同志高明不高明,有时候不表现在他争取了多少胜利,而是表现在他少犯多少错误。少犯错误,或者不犯相同的错误,往往也使领导同志变得更有经验。

  

  大家都还记得那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海底下有个瓶子,瓶子里有个魔鬼。一个渔夫把瓶子打上来,扳开塞子,于是魔鬼变成一缕青烟冒出来,要吞掉渔夫。然后渔夫又骗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去,赶紧塞住瓶子,再把它扔回大海。

  这个故事现在有了“新编”(《哲理故事三百篇》之四),请让我来演义一下。

  渔夫说:“这么小小的瓶子,怎么能装下你这么大的个子呀?肯定是撒谎!”

  魔鬼说:“我现在没工夫和你磨嘴皮子,我饿了500年,把你吞下去就行了。”

  渔夫说:“你还是先缩回到瓶子里让我看看吧,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饿了500年呢?”

  魔鬼哈哈大笑说:“小子,我不会上当的,《天方夜谭》早就把这老掉牙的故事说过了,你还想骗我,再把我扔回海里去?没门!”

  渔夫故作惊讶地说:“什么?你连《天方夜谭》都看过啦?那么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读过没有呢?”

  魔鬼不屑地说:“我在海底下待了500年,什么书没读过?还苏格拉底呢!”

  渔夫进一步问:“那么中国的‘四书’‘五经’你也读过啦?”

  “读过”魔鬼说,“什么孔子、孟子的,都装在我的肚子里啦!”

  渔夫趁热打铁:“我敢打赌,《红楼梦》原稿你肯定没看过,那可是稀世珍宝呢!”

  魔鬼一听,“耶”了一声,拍着胸脯说:“你太小看人了,我正是《红楼梦》原稿的收藏人,稿子还放在瓶子里呢,我这就拿来给你看看,一定叫你输个明白!”

  于是,魔鬼又化作一缕青烟缩回瓶子去了,渔夫毫不迟疑地把瓶子塞紧,高高兴兴地把它扔回海里去了。魔鬼由于犯了相同的错误,估计还得在海底待上500年。

  当然,这种事情不会在聪明人身上,更不会在聪明的领导人身上重演。

  

  ——他们十分好学。领导同志一般都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手学习的机会,并且做到不耻下问,哪怕只是“一字师”。有一次在偶然情况下,有位领导同志无意中脱口而出,把“栉“(zhi)字读成了“节”(jie)字,事后想起,顿觉汗颜,马上亲笔写了封信,向当事人作了纠正,并致以歉意。而当事人还是他的下级,至少相差几个级别。

  还有一次,一位相当重要的领导干部听见我们在谈论“空梅”问题,因为他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所以张口就问:“什么是空梅呀?”我们的一位领导同志立即作了回答。听完以后,那位领导干部高兴地点点头,还赞许地看看我们,虚心之情溢于言表。而他的领导级别,还要比我们的那位领导同志显要得多!

  当然,我们接触到的领导同志也不是万能的,自然不是样样精通,更不是生而知之。他们也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有显得窘迫的时候。我们就亲眼见过,有时因为情况了解不透,有的人被问得无言以对,有的说得言不及义,有的兜圈子说问题被主持会议的人制止。此所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实践无止境,学问大无边啊!人焉,神焉?神也就是不断聪明的人而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速腾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速腾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