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有三股力量在推动变革 吴晓求认为澳门金融的未来取决于祖国大陆金融的未来,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的健康以及国际化是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整个金融改革的重大背景。初步看当然中国金融主要是有三股力量在推动它的变革,这个也为澳门寻求它的金融未来提供一种思考。 这三股力量一个市场的力量,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融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提供可以很好组合的金融资产,通过市场来完成它的投融资活动。 第二个是科技的力量,中国金融的巨大进步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没有科技的渗透,金融怎么进步?科技介入以后,会大幅度提高中国金融的效率,没有科技的介入,金融的功能会受到时空约束。科技介入以后会使金融跨越时空限制,使得金融服务半径迅速地扩大,也能够大幅度提高金融的普惠性。金融最后都要走向普惠的,要让所有人都能够通过科技的力量得到金融服务。 第三是国际化,开放国际化。中国金融不可能是封闭的,也不可能是半开放的,未来一定是全开放的,中国是个大国,国际货币体系里面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新生力量,人民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人民币如果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货币之一,中国金融的体系、金融的市场就开放了,中国就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澳门金融寻找一种什么样的机遇,在一种什么样的独特发展道路上,需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的。 中国金融未来的模式 吴晓求指出在理论上,金融的开放意味着放弃汇率的稳定机制,所谓的叫不可能三角,首先要独立的货币政策,其次,在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机制里面做什么选择,这两个里面只能选一个,或者这三个里面只能选两个,必须要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人民币,它是有信用保障的,它在市场的博弈中,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机制。可能短期内会有些波动,也有国际资本的一些炒作,但是要相信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要相信人民币的长期信用,未来即使开放了,人民币的定价会走向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小幅波动是正常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1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将于6月11日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澳门银行公会、横琴新区智慧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与凤凰网联合承办。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创办于2019年。论坛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不断深化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逐步升级的历史背景,旨在汇集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为澳门和其他大湾区城市搭建立足本地、拥抱全国、面向世界的高品质金融交流平台,在政策解读、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资源汇聚和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届论坛上,吴晓球教授作为著名金融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独具见解的主旨演讲,其他多位学术专家和业界精英也在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丰富的行业信息和专业思考。 后疫情时期,中国正在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驱动的新经济结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拥有两种经济制度和三种货币体系的区域经济体,而其经济体量已经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11%。可以说,澳门及其他大湾区核心城市作为枢纽节点城市,在双循环经济结构下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联动和支点作用,并依托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多元的金融环境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经济跃升发展的发动机。 2021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拟以“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澳门金融的未来”为主题,邀请学术界和行业专家聚集一堂,围绕这一重要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启发学术思考,推动实践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系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低接管篮式过滤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